丽颖福小说 > 天兵在1917 > 324 坦克炮之争(1)

324 坦克炮之争(1)

推荐阅读:

丽颖福小说 www.liyingfu.com,最快更新天兵在1917最新章节!

    李晓峰确实有些犯难,将乌博列维奇推上总参谋长的位置,他肯定是乐意的,但与此同时,李晓峰也不愿意放弃总装备部部长的位置。倒不是他想将好处一个人全占了,而是在当前,总装备部很重要。比如之前提到的导弹计划和核弹计划,如果没有总装备部和kgb的强烈坚持,就算有乌斯季诺夫也是搞不下去的。

    不光是这两项计划,在军队内部究竟该装备和研发什么武器,不同军兵种之间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建议。比如海军的老顽固喜欢战列舰不喜欢航母,比如空军六发巨型洲际轰炸机,比如陆军想要弄个超重型坦克玩玩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各种莫名其妙的设想是一堆堆,但是前面说了,苏联的资源是有限的,如果将宝贵的资源都浪费在这些脑洞大开的项目上,那才真心是哔了狗了。至少李晓峰是不能允许这些破烂项目抢资源的。所以掌控总装备;;+部也就很重要了。

    如果赶图哈切夫斯基下台,将乌博列维奇调到总参去,那总装备部谁接手?反正李晓峰暂时是没有太好的人选的,要么将特里安达菲洛夫调回来,要么就只能提拔沙波什尼科夫。但是前者是纯粹的战术和战略家,对于行政尤其是军内复杂的利益关系处理上,肯定没有乌博列维奇那么顺手,毕竟后者在这个部门干了十几年,一切都门清。

    至于沙波什尼科夫,将他调回来不是不可以,可让谁去接收基辅军区司令员呢?而且沙波什尼科夫毕竟不是纯粹的自己人。并且其年纪大了而且身体并不是特别好。让他当总装备部长也只能是过渡。从长远看还是得找个更合适的人选。

    但是这个更合适的人选暂时是不存在的。如果过几年,当罗科索夫斯基一干人成长起来之后,李晓峰才不用担心这个问题,而现在,他不管是扶上登上这个位置,后面都麻烦。

    思来想去,李晓峰做了一个决定,那就是拖着呗。反正总参谋部的权力已经被限制了,图哈切夫斯基就算想要作死都不是那么容易了,让他继续干下去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。

    而且考虑到托洛茨基并不是那么容易放手总参谋部,要让他同意图哈切夫斯基下台,必然要进行一定的利益交换。而从长远看,这肯定会让李晓峰吃亏,还不如就这么将就着算了。最多也就是1945年,托洛茨基就得下台,老托都滚犊子了,图哈切夫斯基想留也留不下。那时候顺其自然的拿下总参谋部才是正道。

    基于这样的想法,托洛茨基不吭声。李晓峰自然也懒得出气,图哈切夫斯基在卫国战争中确实表现拙劣,但是他毕竟是第一批苏联元帅,毕竟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于社稷,赶走他多少显得不近人情,李晓峰才不会傻乎乎的去当恶人呢。

    托洛茨基没有想到某仙人竟然这么有耐心,竟然能够忍住总参谋部的诱惑,这下就轮到他坐蜡了。实话实说,图哈切夫斯基不下台,他这边其实也被动,原本准备坐享其成,谁想到李晓峰竟然不上当,这可怎么办?

    一时间,不管是托洛茨基还是李晓峰都不做声了,反倒让一开始摇摇欲坠的图哈切夫斯基暂时稳住了阵脚。当然,图哈切夫斯基并不知道他之所以能够继续当总参谋长,并不是政治局和军委选择继续信任他,而是内部的权力和利益斗争中不得已的妥协和拖延。说白了就是时候未到。

    图哈切夫斯基并不清楚这一点,他以为自己已经度过了难关,所以他那颗死灰一般的心脏又开始不安分了。他觉得应该抓住这次机会,拿出个好表现稳固自己的位置。

    所以,他图谋已久的明斯克反击作战又被摆上了台面,我们的总参谋长准备在八月末和九月初发动一波攻势,将德军赶出白俄罗斯!

    “这个家伙真是不知趣,就不能消停一点嘛!”

    这个消息让李晓峰自然是很不高兴,不光是因为一开始他就对所谓的明斯克反击不感兴趣,更重要的是,这个当口合适进行这样的反击作战吗?

    库尔斯克战役刚刚结束,虽然是打了一个大胜仗,但红军的损耗也是很大的,而且经过这四个多月的消耗,红军迫切的需要休整和补充。哪有能力投入新的反击作战?

    如果一定要进行这样的反击作战,那办法只有一个,还是得拆东墙补西墙,而上一次图哈切夫斯基这么干直接导致了乌克兰战局糜烂,再来一次,这是准备将好不容易才扳回来的局面再次葬送吧!

    自然,李晓峰是坚决反对所谓的明斯克反击作战,他的理由很充分:兵力不足,基层指战员很疲惫需要休整,以及德军的主力还是很强大的。

    那么图哈切夫斯基听进去了吗?他要是能听进去就不是图哈切夫斯基了。不过好在此时的总参已经不是彼时的总参,总参谋长必须跟着军委的指挥棒走,所以他倡导的立刻进行明斯克反击战的计划被驳回了,不过也没有彻底的否定他的建议,而是将这场战役改为9月中下旬,等红军进行两个月的休整和补充之后再进行。

    似乎是皆大欢喜了,其实不然,不管是李晓峰还是图哈切夫斯基都不满意这个结果,一个认为兵贵神速,另一个认为明斯克反击战这个设想就是垃圾,你说说能高兴得了吗?

    “不高兴就对了,”托洛茨基很平静的说道,“要是事事都顺着安德烈同志的意见,那还要我们这些人做什么?”

    这么说吧,其实这回故意跟李晓峰过不去的就是托洛茨基,说白了老托还是想打破沉默。逼着某仙人主动跟他合作从而赶图哈切夫斯基下台。要不然。那他就会不断地利用图哈切夫斯基给某仙人找麻烦。就是要烦死李晓峰。

    这样的战术有作用吗?不好说,因为李晓峰虽然暂时能够忍耐,但这不代表他能一直忍耐,至少是没可能忍耐到1945年老托下台的那一刻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,围绕许多军事问题,李晓峰和图哈切夫斯基之间都爆发了直接或者间接的矛盾,双方的火气是越来越大。比如在坦克炮的问题上,双方就闹得很不愉快。

    按照大部分同志的印象。苏联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性能是低于同时期世界先进水平的。比如苏联的76.2毫米坦克炮实际上仅仅比美国的75毫米m3坦克炮强那么一点,85毫米坦克炮还不如德国75毫米的kwk40和美帝的3英寸坦克炮(m7),至于d-10系列的100毫米也是不如德国88毫米的kwk43,只比kwk36强点。

    事实真是这样吗?实际上这个问题很复杂,而且评论一门坦克炮是不是好用,得结合国力以及战场环境来看。甚至光说炮都是扯淡,再好的坦克炮也仅仅是炮,离开了先进的弹药光有炮有啥用?

    就比如说,在1941年以前,红军的坦克炮真的比世界同等水平差很多吗?说实话。真不见得,当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坦克还在玩机枪和37毫米炮的时候。苏联用的是45毫米坦克炮,就这个45炮的性能来说,击毁同时期的其他坦克是基本没问题的。

    但是当时苏联满足了吗?并没有满足,相反,苏联装甲兵和炮兵深感火力不足(纯属于自己吓唬自己),而且随着新一代坦克立项上马,更大威力的反坦克炮就提上了日程。比如格拉宾设计局就承接了57毫米和107毫米反坦克炮的研制任务。

    其中的这个57毫米反坦克炮就是后来的zis-2,(92厂获得了“斯大林工厂”的荣誉称号,全称为zavnistalina,所以该厂研制的火炮被称为zis型)。

    zis-2在1940年服役时,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反坦克炮之一,这种火炮发射重3.14公斤的br-271穿甲弹可以达到1000米/秒的初速,在10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9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,在1500米距离上仍然有75毫米的穿甲威力。

    而且请注意,zis-2型并非当时格拉宾设计局研制的身管最长的57毫米炮,另一种1940年11月开始研制的zis-1kv型57毫米炮身管长达86倍口径。使用br-271时初速达1150米/秒,但是寿命过短。按格拉宾本人的说法:“射击40发后,初速和精度就明显下降,50发以后,炮弹就不旋转并且开始翻跟头(膛线被打秃了!)”,尽管格拉宾的说法有些夸张,但zis-1kv寿命过短是个不争的事实,后来zis-4也受到过类似的困扰。

    可以看到,1943年以前,zis-2的威力是足够使用的,哪怕是经过改进的四号坦克碰上了zis-2也只有被吊打的份。但是很好很强大的zis-2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生产太麻烦而且造价太高。以至于产能十分有限,而且请注意zis-2诞生得有点“太晚”,从1940年开始,苏联已经开始准备战争了,而当时红军的普遍看法是45毫米火炮的威力和潜力有限,必须发展更好的反坦克炮取代他们。

    为了尽快的完成这一任务,格拉宾设计局创造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,将性能不是很理想的f22加农炮身管和zis-2的炮架结合在一起,攒出了zis-3。这也就是后来红军炮兵的反坦克主力武器。至于zis-2则继续改进和发展,等工艺成熟之后再量产。

    当然,总所周知1941年卫国战争就爆发,zis-2的量产工作就被前线急迫的需求所取代了。对于红军来说,生产成本更高,生产技术更复杂的zis-2真心是用不起。只能拿zis-3先凑活了。

    因为战争的关系。本来才应该是红军主力坦克炮的zis-2也只能退居幕后默默流泪了。所以只有一小部分炮兵和装甲兵获得了这种武器(炮兵是zis-2。而装甲兵则是t-34-57,其装备zis-2的改进版zis-4坦克炮,后来发展成为了zis-4m)。

    这么说吧,这个zis-2及其改进版本的57毫米坦克和反坦克炮实际上比后来广泛装备t-34的d-5t85毫米坦克炮威力要大一些(zis-2使用br-271p和br-271n时穿甲威力在1000米距离上分别达到105毫米/90度和140毫米/90度,而在500米距离上更是分别达到145毫米/90度和155毫米/90度,而br-271n在1500米距离上仍然有125毫米的穿甲威力!)

    这么说可能没有直观的映像,直截了当一点就是zis-2和zis-4使用br-271n弹(apcr)时,可以在1200米的距离上击穿老虎的装甲。穿甲威力是相当可观的。

    当然。也得有一说一,apcr弹这种“神器”对苏联来说太高端了,并不是所有的坦克和反坦克炮都能配备的,一般都只配发给最优秀的炮手。当然这在当年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现象,毕竟钨资源有限,而且碳化钨弹芯的生产也是相当的麻烦。

    就拿不差钱的美帝来说,1944年登陆诺曼底之后,配发给三英寸和毫米坦克炮(请注意,不是后来的阿布拉姆斯坦克啊!广泛用于m4坦克、m10坦克歼击车)使用的的t4高速穿甲弹(也就是apcr弹,或者叫hvap弹)有多少?两千发而已!

    到了1945年阿登反击战结束时。被德军装甲部队虐了一轮的美国坦克和坦克歼击车这才疯狂的申请t4,并马上换装使用76.2毫米m1a1坦克炮的m4。而截至到三月份。美帝豁出去了才给前线配发了多少t4?一万八千发而已!

    一万八千发很多吗?其实算算美帝在西线的76.2毫米坦克炮数量,你就知道每个车组能分到多少了,用美国人自己后来的记录来说,在1945年以前每个月每个车组仅仅能获得一发t4穿甲弹。而到了1945年2月,也仅仅是每个车组一次性接收5发t4穿甲弹。甚至美帝奋战在法国阿尔萨斯的第6集团军在1945年1月前没有接收过一发t4。

    为啥会这么悲剧,关键的原因就是钨不够用的,哪怕是美帝这样的土豪都不能敞开了用。而且t4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完美,实际在战场上,t4的效果比实验中差不少,在800到100码(731到914米)的正常交战距离上,无法击穿黑豹改进型的正面装甲,只能击穿其侧面。

    再回过头来说这个zis-2,原计划中它才是苏联应该广泛装备的坦克和反坦克炮,只不过因为战争的原因,其优先级一下子就掉了下去。历史上苏联也是在1943年之后遭遇了虎豹之后,感觉zis-3的火力不够用了,这才想重新发展zis-2。当然,我们也知道,zis-2依然没有迎来春天,在坦克炮竞争上,这一次将其pk下去的是后来的d-5系列。

    虽然从穿甲威力角度讲d-5还不如zis-2,但是d-5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成本实在比zis-2低太多了(其身管和52-k高炮基本是一回事),所以zis-2极其发展型zis-4和zis-4m又一次被装甲兵放弃了(但是炮兵还是广泛装备了)。

    而现在,当德国的黑豹第一次登上战场之后,敏感的红军装甲兵立刻就觉得火力不足了,认为很有必要给坦克和反坦克部队换装更好的火炮。而在这个问题上,图哈切夫斯基更欣赏zis-2系列,而李晓峰认为d-5系列就够了。

    好家伙这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了,图哈切夫斯基坚持要重新恢复zis-2的生产,而李晓峰是坚决不同意。那么李晓峰为什么不同意呢?原因其实之前已经说过了,那就是zis-2生产麻烦而且寿命低。

    首先这是一门71倍口径的超长加农炮,众所周知火炮身管越长加工也就越麻烦,而且更要命的是zis-2所使用的穿甲弹需要比较高的制造工艺。而要想发挥其优异的性能,就必须搭配更好的穿甲弹。而现在苏联的穿甲弹生产工艺实际上是不过关的(1941年时,连45毫米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穿甲弹质量都是奇差)。哪怕是乌斯季诺夫一再的抓生产加强工艺,也仅仅是暂时解决了76.2毫米火炮的穿甲弹问题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上马难度更高的br-271系列,这合适吗?而且坦克炮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反坦克,还需要配合步兵作战,击毁工事的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。而在这方面zis-2天生就不擅长,其高爆榴弹威力太低了。

    问题是,李晓峰跟图哈切夫斯基讲道理,后者却根本听不进去,始终坚持反装甲才是第一位的,必须提前预防德军更先进的坦克威胁……(未完待续。)

    ps:鞠躬感谢jj、深海蜗牛、89卅、懒惰的读者、懒惰的读者、hzangdd和尤文图斯同志!

    324坦克炮之争(1:

本站推荐:

天兵在1917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丽颖福小说只为原作者马口铁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马口铁并收藏天兵在1917最新章节